人生如何快乐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6年

人,生来就是享受快乐的。可是,人往往不快乐,甚至会感到痛苦。为了摆脱这种痛苦,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读周作人的《上下身》,感到人快不快乐根本上缘于人对生活所取的基本目标取向。一种认为生活的目的是欲求的最终实现 ;一种则认为生活的目的不是欲求之果,而是追求过程本身。换一种说法,即生活的目的不是经验之果,而是经验本身。
  持第一种人生取向的,只对欲求实现的那一刻感兴趣,甚至把那一刻看作生活的全部。待到欲求实现的那一刻,常常会听到人们快乐的感叹:“啊,这才叫生活!”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人,欲求实现前的那段生活,是被忽视的,是无所谓的,甚至是多余的。然而,这段生活却正是最漫长的,躲也躲不开的,而且还需要浸以血汗,助以耐力的。这甩也甩不掉的生活过程便惹人痛苦。
  持第二种人生态度的人,将生活视为整体,其过程是不可以随便选取一二的:既不能专为饮食而工作,又不能仅为工作而饮食;既不以为人可以终日睡觉或用茶酒代饭吃,又不把睡觉或饮酒喝茶作为可以轻视的事。这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割裂,都要认真对待,认真享受。还是引周作人所举的旧例:一精通茶道的日本人,有一回去旅行。每到驿站,必取出茶具,悠然地调起茶来自喝。有人规劝他说,行旅中何必如此?他答得好:“行旅中难道不是生活么?”这种不割裂人生过程,每天都认真生活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生活无过程,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人生的目的,所以最终的目标实现与否便无多少意义。实现了,不会亢奋得失去理智;目的未果,也不会失落得终日昏沉,快乐伴随他整个人生。
  读哈兹里特《谈有学问的无知》,觉得获取人生快乐,还有一个技术性手段,便是求知。一个人受时空的限制,视之无多,听之寥寥,生活在一个很狭窄的世界里。狭窄的世界,造就狭隘的心胸,近视的眼力,脆弱的性情,造就囿于鸡毛蒜皮琐碎恒常的人。而这种人,激情消顿,想象力萎缩,又能感受到多少快乐呢?便要求知,便要阅读。
  读书,是借别人的眼睛、耳朵,看自己所未见,听自己所未闻,积累更多的人生经验,扩宽更大的感知空间。人生经验和感知空间,是人想象力的培养基;而想象力丰富的人,是有激情的人,激情,正是快乐之源。具体地说,读书读得多的人,起码是不自以为是的人,是不会认死理的人。
  自以为是的人,排斥他人排斥身外的世界,而离开他人离开身外的世界,快乐便失去了生发的条件。认死理的人,心灵幽闭,故步自封,不接受新异的事物,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快乐便无处附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哈兹里特给“求知”予以鲜明的界定——求知,是汲求“切合我们的经验、感情和追求,有助于人们的事业和心灵的那些知识”,而不是为了做“学问”而求知。为了“学问”而求知,即便成为所谓的学者,“他知道一首诗有多少韵脚,一个剧本有多少幕,可是关于诗的灵魂或精神却茫然无知”。于快乐,几无裨益。他称这叫“有学问的无知”。所以,从人生快乐的角度看,读书亦不该读死书啊。
  (冯忠方摘自《羊城晚报》2016年6月22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目前评论:1   其中:访客  0   博主  0

    • avatar 过客只为下次邂逅☞℡ 0

      感谢作者,我对生活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