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的“牛溲马勃”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9年

在现代汉语里,牛溲马勃也作牛溲马渤,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比喻表面看似微贱但却内在又很实用的事物。鲜为人知的是,现实生活中,牛溲马勃,则又分属不同的中草药,同时,也包含了好多与传统中医相关的知识和文化。
  牛溲,一说为牛尿,通常用作肥料,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马塍艺花》中,曾有如下描述:“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磺,尽培溉之法。”除此之外,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兽一·牛溲》中说其“气味苦辛,微温无毒”,有“主治水肿、腹胀、脚满,利小便”的功效。一说为车前子,是一种随处可见的中草药。《中国药典》载其有“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之功效,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等症。值得一提的是,其又可食用,不管青炒凉拌,还是熬粥煮汤,都是不可多得的时令美味。
  马勃,在民间通常叫做牛屎菇、马蹄包、药包子、马屁泡。形圆如蘑菇,味嫩似豆腐,既能入药,亦可为食。由于从属菌类,所以马勃多生于湿潮败腐之处。其名最早见于《名医别录》;称其“味辛平无毒,主治恶疮马疥”。南梁陶弘景,又对其性状做了形象直观的描述:“紫色虚软,状如狗肺,弹之粉。”至于其功能,说得最详尽的,当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马勃轻虚,上焦肺经药也。故能清肺热、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诸病。李东垣治大头病,咽喉不利,普济消毒饮亦用之。”而在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当中,马勃依然是治疗伤口止血,咽痛失音等症的必选之药。
  关于牛溲马勃的出处,一般观点认为,最早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当时,身为国子监祭酒的韩愈,在给太學生讲课时,借平日里看似毫无用处的“牛溲马勃和败鼓之皮”,也会在特定的时机,彰显独到的价值。进而阐明如下道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同时勉励大家在学习中力求做到兼收并蓄、灵活变通。后来,宋代的黄毚在《谢两浙陈运使许荐启》中,也以此为喻,说到了同样的道理:“竹头木屑,马勃牛溲;成豫兼收,未尝轻弃。”而对牛溲马勃之评价,达到极致的,又莫过于清代文人李渔,在其著作《闲情偶寄》中以其和名贵中药材人参、茯苓相提并论:“收牛溲马勃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可见,其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也确实非同一般。
  其实,除有极其广泛的药用价值外,牛溲马勃不择地势、随遇而安的品质与精神,也很值得称道、敬佩。在生存环境的要求上,无论前者,还是后者,从来都不讲究丝毫。尤其是车前子,就算种子落于人来人往的大路边,也依然能枝壮叶茂、拼命生长,顽强的生命力不可谓不稀有罕见。正是出于以上原因,才引得古往今来的无数文人墨客无比钟情、无比青睐,常以之用来以物喻人、抒情言志。《宋史·吴潜传》中说:“愿陛下笃任元老,以为医师;博采众益,以为医工。使臣辈得以效牛溲马勃之助,以不辱陛下知人之明。”明代王世贞在《与樊侍御书》提到:“某不佞,闻古有助于人者,牛溲马勃亦不却也。”清代叶燮也在《原诗》中写道:“无如点金成铁手用之,反不如牛溲马勃之可奏效。”
  (陈昌喜摘自《团结报》2018年11月10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