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不是“肉”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8年

1
  小鲜,小而鲜也!
  江南人对“小”对“鲜”的理解,尤有一番风味,不论是寻常百姓,还是巨商富贾。
  小鲜如小鲫鱼、“白闪鬼”,自己动手,足食无忧。
  一是钓,到河里钓。一支钓鱼竿,白米饭粒作诱饵,半天时辰就会有十来条。也有性急如邻家阿钢弟:冒泡了没有?上鱼了没有?咬钩了没有?又是喊,又是挪。庆叔说:你在岸上钓鱼,鱼在水里钓你。能不能钓上鱼,还得看人是否耐得住寂寞,鱼是否耐得住诱惑。
  二是捞,到水渠里捞。春天,鱼儿经过一冬的潜伏,纷纷外出浪迹天涯,从河里逆流而上水渠,正是“竭泽而渔”的大好时光。约上三五小毛孩,扒起软泥,一人在上游筑起一道坝,一人在下游也筑起一道坝;几人立在水中央,拼命往外淘水。眼看着水渐渐浅了、鱼慢慢现了,不期然间,“哗啦”一声,泥坝塌了——垂头丧气在那里,悻悻不已,望鱼兴叹。不甘心吧?好,周而复始,稳筑坝急淘水,直至逮着小鱼而归。
  近鱼者腥。在烹饪的方法上,做小鲜,最是不能大蒸大煮,而是各种小心思小机巧。未烧的鱼,细盐拌过,或晾于竹筛,或置于屋顶——有客自远方来,煎上一盘鱼干,热上二两酒,味道美极了。待烧的鱼,放了油,唰地丢下锅,辅之以蒜瓣、葱花、姜末,翻来煎一遍,覆去又煎一遍……直把鲜味挑得舌甜、胃开。
  小鲜当然不啻小鱼,还有小虾、小蚬、小蚌、小螺螄……这些旁人看不上眼的东西,才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小”鲜。
  2
  小鲜,有小乐、小满足,已经融入江南人的生命。
  江南人出差外地,几天时间就会焦躁不安,暗暗扳着指头数归期。何故?想念小鲜也!在家的,到菜市场挑得几样小鲜——最好是素面朝天的,不作修饰的,生猛的、顶级新鲜的,才够资格,不然食肆的老板非被人臭骂一顿不可。
  小螺蛳这时最受欢迎了,摆上了桌席。得了空闲,小声说话,小口喝酒,小嘬螺蛳——不用嘴吮,对于螺肉奉献上的鲜美,也就无福享受到了。像唐伯虎这样的江南才子,大概真正领受过螺蛳壳里的无穷意趣,故有诗:“不是蝤蛑不是蛏,海味之中少此名。千呼万唤呼不出,只待人来打窟臀。”
  出外的,小排档是小啖小鲜的最佳场所。
  小排档,不似酒家,往来皆高官和老板,太讲究规矩和世俗;也不似咖啡厅,往来皆恋人,过于仪式化和虚荣;小排档非常适合三五好友一聚,喝着啤酒,品着小菜,伴着凉风,那可真叫个爽啊!
  在家的也好,出外的也罢,你说,哪个人离得小鲜?哪个家庭主妇,哪天不买小鲜?餐桌上,哪张没有小鲜?小鲜,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每个人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3
  朴素生活蕴含着哲理和慧。小鲜,有时不单单是美食,更会是一种境界。
  我的一个朋友,闲暇时,喜欢敲些月白风清的文字,然后投稿。得了稿费,他常请我们下小馆子,几碟小菜,一壶酒,热热乎乎吃完后,每人都怀着几分薄醉归去。
  小酒微醺,他就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写散文,如烹小鲜——话不写绝,文不写尽,留三分余韵,藏五分拙朴,大音希声,大道无言,犹如国画的留白,仁者看了即是山,者看了便是水,老者看了是波澜不惊的岁月,幼儿看了是未来的憧憬……
  一法官朋友,也许受其影响,办案也开始烹“小鲜”起来了——我受理的每一个案件,如同菜肴,每一份各有各的特点。案件是否立案,就如同采购的食材质量是否适合烹饪,也得挑挑拣拣。办案时,如同烹饪,太快,夹生饭;太慢,饿死人。火候已到,当调则调,当判则判。
  听罢他们的话,想起老子《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一种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平常心、有把握、舒舒服服、笑容可掬的精神状态、精神境界,又包含小心翼翼、不急不躁、戒轻率、戒乱来,要掌握烹小鱼的知识、规律、要领,不要老折腾、不要大火大烧、不要过度加工炮制……
  “烹饪”之道,道可道、非常道,亦可经天纬地、治国安邦。
  (编辑 高倩/图 沐阳)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