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一个“间隔年”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5年

大三读到一半时,小舟开始思考毕业后的选择了,是考研、出国、考公务员还是找工作?他想了又想,却发现没有一样能引发他的兴趣,激起他为之付出青春和热血的澎湃感。
  对于未来,他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这漫长的一生该怎么过。突然有一天,脑子里冒出了一个令他兴奋不已的想法:“何不像西方的年轻人那样,给自己一个‘间隔年’,开启一场探索自我、认识世界的旅行?”
  小舟第一次知道“间隔年”,是大二暑假参加“雷励中国甘肃远征”项目时,从这个创办于英国的公益机构那儿听说的。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年轻人在考上大学或毕业工作之前,选择给自己一年的自由时间休整一下,离开自己的国家做一次长途旅行,或者去参军、支教、工作实习、参与志愿服务,让自己去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生活。
  小舟决定像他们那样,休学一年去游历世界。可是,身边的人都认为他的脑子进了水。他的妈妈干脆使出了撒手锏:“家里不会给你一分钱,看你还能去哪儿?”
  小舟很淡定,因为他还知道,西方有一种理念,叫“筹款”。他写了一封将近两万字的筹款信,没想到竟然在网上火了,不足半年,就筹到了六万块钱。于是,他一个人背起行囊上路了,去了印度、尼泊尔、巴林、阿联酋、阿富汗等国家。
  在路上,他边打工边旅行,还参加了一些公益项目。一路走来,他遇到了很多来自欧美国家的年轻人。一聊天,发现他们都是“孙悟空”,二十出头的年龄,却有着普通人五百年才可能体验完的经历。在阿富汗,他遇到了一个已经签约IBM公司的斯洛伐克青年,会斯洛伐克语、英语、法语、俄语,此次“间隔年”又专程来学波斯语,探索这里不一样的文化,并且为此要在这危险的地方呆上一年。而事实上,也许他这辈子都不会回来第二次了。小舟在无比惊讶之余,更为他活得如此纯粹而深深感动。
  阿富汗确实很危险。小舟在首都喀布尔的一家公司做CEO助理,有一天正在工作,突然听到“嘣”的一声,爆炸声响了,紧接着公司阿姨冲了进来,指挥大家往地下室躲。那一刻,他吓坏了:“哇,是不是塔利班冲进来了?我是不是要完蛋了?”后来发现,是公司旁边的超市爆炸了。
  然而,就在那短短的瞬间,21岁的他第一次去面对死亡、思考生命。他发现,原来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你来到这个世上跟没来过一样。这使他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点不一样的事,证明自己活着的价值。”
  恰在这时,一个国内的陌生女孩看到他走之前写的筹款信,就联系到他,说自己也有一个旅行梦,因为父母反对无法实现,并表示愿意出钱支持他。小舟不禁心生感慨:“我在这八个月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可是国内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朋友,还在日复一日、不疼不痒地生活着。”
  由此,他产生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让那些有想法、有行动力的年轻人,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梦想项目,然后通过借力的方式,帮助他们实现有意义的梦想,使他们能够像西方的年轻人那样,有机会去发现和体验自己想要的生活?”
  之后,他放弃了本欲前往欧洲的旅行,提前四个月结束了“间隔年”,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回国的路程。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最想做的事。
  “让每个有梦想有创意的年轻人都可以创造最想要的自己”,半年后,一个名叫“追梦网”的网站诞生了。至今,追梦网已经为超过800个项目众筹逾1000万元资金。
  它的创始人小舟,全名叫杜梦杰,是个1989年出生的大男孩。毕业不过两三年,他已经走过了很长的成长之路。而那年休学去过“间隔年”,已然成为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拐点。
  走出校园,给自己一个“间隔年”——哈佛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中甚至这样明确建议。招生办主任威廉·费兹西门斯说:“这是一个退一步让自己反思的时段,当人们从长期的压力和期望中抽离出来,才会去思考各种个人价值、目标、观点,获取生活所需经验。”
  当生命被困在原地,年轻的你,敢不敢像小舟那样,给自己一个“间隔年”,给人生一次“跳出来”的机会?
  (编辑 花咖)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