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

中国文化认为,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一个人,无论他先天素质如何,也无论他高矮胖瘦、贵贱贤愚,如果不会做人,也就不能算作是人。所以,中国历史上,常有虐待战俘和囚犯的事例,而且其所受待遇,往...
阅读全文

比,是一门学问

“比”是一个会意字,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另一类物进行比较。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学校,同学们之间比成绩,比品德;在社会上,人们之间比地位,比权势;在超市里,人们比质量,比价格……比,涉...
阅读全文

前人“洗马”后人寻味

读王春瑜先生《他们活在明朝》一书,深感其中两个“洗马”的故事耐人寻味。   洗马,也称太子洗马,旧时官名。洗,通假于“先”,取马前驰驱之意,职责是教太子政事。或称始于秦朝,至清代仍存官名,官从五品。如...
阅读全文

蔡元培的“一加一”

蔡元培当教授的时候,平易近人,态度和蔼,深得学生们的喜欢,和学生们打成一片。   有次他召开座谈会,想与学生们交流沟通近况,先问了在学习方面有什么困难、对学校有什么建议,接着又问了学生在生活中有什么需...
阅读全文

钱学森的家教

甲午初夏,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应邀给大同中学师生介绍钱学森在人生转折点上的重大选择,让师生们深受教育。我与永刚兄是好朋友,在交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钱学森的家教。   永刚的祖父钱均夫是文化名人,为钱...
阅读全文

“说秤”惊醒孟洛川

晚清商人孟洛川因在经营“湘饷债券”时遭到小人暗算,致使“瑞蚨祥”祖传的几家店铺被“瑞祥”商号盘走。孟洛川咽不下这口气,他要出奇招报复“瑞祥”,以夺回失去的店铺,并迅速赶往北京“瑞蚨祥”总店商议“报复计...
阅读全文

从善如流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它,大家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很快乐,但不是久居之地,过了些日子还是飞走了。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燃起了大火。鹦鹉远远地看到了,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
阅读全文

张佩纶的保护人

1885年2月,总理衙门大臣张佩纶因马江战败被革职流放,在张家口过着十分艰难的生活。好在京中好友时常寄赠银两,尤其是李鸿章,多次赠银不菲。   张佩纶为什么能得到李鸿章的频频资助呢?个中缘由,颇耐人寻...
阅读全文

徐悲鸿把误会变为赞赏

一次,旅居新加坡的徐悲鸿到吉宁街去拜访一位朋友。当他途经新加坡中央警察局时,一名警察误认为他是日本间谍,不由分说,把他抓进警察局,还让他交代犯罪事实。徐悲鸿又气又急,可他不会说英语,突然急中生智,从口...
阅读全文

以镜为师

师父要徒弟以镜子为师,徒弟不解。师父解释说:“其一,不管什么东西,只要放到镜子前面都映得出;但东西移开,镜子里不留余影,这叫物来则应,过去不留。你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   “不能。”徒弟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