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看太阳的孩子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7年

山水灵秀的湘西凤凰古城出了一位奇人,就是画家黄永玉。他十二岁走出凤凰小城,独自闯荡世界。少年时自学木刻、雕塑、美术、文学,才情非凡。历经世事风雨,却依然不改天真、顽皮、倔强、幽默的天性,被称为一代“鬼才”。
  作家沈从文先生是他的表叔。他们俩人情意深厚,情同父子。沈先生暮年时候,黄永玉陪他一起回到凤凰小城。他们坐在老家的院子里,能看见南华山、喜鹊坡、八角楼和文昌阁小学——他们读书的母校,能听见孩子朗朗的读书声。他对沈先生说:“三月间桃花开了,下点毛毛雨,白天晚上,远近都有杜鹃叫,哪儿都不想去了——我想邀一些好朋友远远地来看杏花,听杜鹃叫,有点小题大做……”沈先生躺在竹椅上,微闭着双眼说道:“懂得就值得。”说得多好!懂得就值得。精神世界里的相知多么难得,他们是一起听杜鹃鸣,看陌上烟花开遍的一对知己。他们一起吃糍粑、听傩戏。那一次,沈先生听着古老的乡音,忍不住泪流满面。
  翻阅《沈从文与我》一书,作家李辉在序言中写道:“年过九旬的黄永玉,还在翻阅他的人生大书,一部正在写作中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延续着故乡情怀。他不止一次说过,这部小说,如果沈从文能看见,一定很喜欢,也一定会在上面改来改去。”我想,沈先生若能听见这样的话,一定“呵呵”大笑起来。
  他年轻时候迷恋木刻,他创作的《阿诗玛》《春潮》等曾轰动画坛。黄永玉曾任香港《大公报》美术编辑,在美国、中国香港、意大利举办个人画展,名扬海内外。
  黄永玉最喜欢画荷花,笔下荷花独树一帜,神韵盎然。在北京郊区的家里,养着三亩荷塘,他的家就取名“萬荷堂”。夏日里荷花摇曳,清芬暗盈。他叼一只烟斗,穿着时髦的牛仔裤接待文人墨客,整天乐呵呵的,人们称他“老顽童”。
  黄永玉笔下的荷花一反常态,一改文人笔下高洁、清逸出尘的荷花,而是色彩斑斓,充满了蓬勃生机。他最著名的一幅画《猫头鹰》,黑色的猫头鹰,胖胖滚圆的身体,蹲在树枝上,笑容可掬,它睁着一只眼,闭一只眼,酣然淳朴,一派天趣。可是,“文革”期间,这幅《猫头鹰》被人批判,说他用《猫头鹰》暗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他成为文革时期“黑画事件”被批判的主要对象。
  后来,他被批斗、监禁,全家人被迫住进一间狭窄的陋室,房间紧挨着隔壁人家的墙壁,通风和采光极差,白天也要开灯照明。于是,他提笔在墙壁上画了一扇“大窗”,碧空如洗,白云朵朵,繁花盛开,小鸟鸣唱……没有什么比这扇大窗更美的,世界忽然变得清亮明媚起来,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他的窗外依然阳光明媚,花草缤纷。只有大师永远怀着一个天真赤子之心,能化解冰霜,埋藏苦难,坚韧地于逆境中保持一个纯净的稚子情怀。
  他有一枚闲章,上面镌刻四个字:“无法无天”,品来余味悠长。无法无天,率性自由,那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黄老有一幅素描,天空阳光灿烂,一个面容清瘦的少年仰着头,眯着眼睛,紧闭嘴唇,一脸的倔强,金色的阳光洒在他身上。画上有一句话: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这是诗人巴尔蒙特的一首诗,正是黄永玉一生的写照。
  九十岁的黄永玉这样说:“世界长大了,我他妈的也老了。”令人忍俊不禁。可是,读他的散文,欣赏他的画作,不由得感叹,不论世界如何年老,他永远都是初生的孩子。那个仰着头沐浴阳光的赤子,永远不会老去。
  (元月摘自《扬子晚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