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文章不染尘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7年

秋水,通常比喻女人的眼睛,清澈明亮。想起秋水,很自然地,想起一副对联:“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是清代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的自题联。
  “秋水文章不染尘”,说的是文章像秋水一样明净、超凡脱俗。人无俗骨,则一言一行全无俗气,写诗、作文也一样,超逸出尘。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胸怀、修养,都达到极高境界,不同流俗。
  我想起這幅对联时,是因眼睛疲惫而在窗前凝望,看到的是有着光影味道的老房子,闻到的是钢筋混凝土的尘土气息和浓郁的葱油味道,听到的是自由呼吸、自由表露、自由发泄的各种声音……这是原生态的浮世绘。
  意大利传奇导演费里尼说:“我向来羡慕那些拥有内在资源、可以享受独处的人,因为独处给你一个独立空间……”可是,活在现代的环境中,有太多方式让人逃避独处,原因是独处更使人脆弱,使人感觉自己比自己想象的更不堪一击。
  尘世纷扰万千,无时无刻不会搅动你的情绪和心情。面对这一切,真能静如秋水、波澜不惊?看书、写文章,可以让人“想得到”,甚至“看得破”,但是却不能“做得到”“忍得住”。不能“忍得住”,心有所动,会心猿意马。心猿意马,三心二意,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又怎么能写出不染尘的“秋水文章”?
  这看似洁净却包容的秋天,看上去很美好。秋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在我们抬头的瞬间,忽然发现,天空一下子竟变得高而蓝,这似乎就是秋天的面目。然而,你看到那些随风飞扬的沙尘了吗?你看到脚下在风中哀鸣的枯草了吗?你看到那些红叶后面的萧瑟了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是诗人的眼光,而不是生活的真相。
  什么是生活的真相?不完全是你的眼睛看到的,也不是你完全感触不到的。生活的太多味道,一经修饰,就变了味儿。就如我们的人生之路,一开始是童年的甜,而后是动情少年的辣,再后是清苦或者回甘的暮年。无论是怎样的滋味,你都要忍着咽下去,甚至咽到眼泪流下来,流到心里。
  阿根廷人切·格瓦拉说过:“如果说我们是浪漫主义者,是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分子,我们想的都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我们将一千零一次地回答说,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的人。”如果没有发现,就从我们自己做起。做不到,保持一分向往也是好的。
  爱上生活的五味杂陈,你才会爱上生活。随遇而安,而不随波逐流;顺其自然,而不受制于人。这般游刃有余的圆润,才是生活的大慧。凡俗的热闹,世俗的花好月圆,就在平素的一粥一饭、一菜一衣之间,无论你是否在意。心灵无疆,比欲望还辽阔。“秋水文章不染尘”,是生活的炊烟,让我们产生无限遐想。
  (常朔摘自《苏州晚报》2017年9月18日 图/锦跃)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