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2年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你不喜欢,不属于你,也不能去追求。即便它们突然来袭,也不能接受或想着怎样去占为己有。  1975年某一天,著名作家孙梨被安排出国访问。当时,这样的待遇,让大部分发作家趋之若鹜,而他不去。在他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纸装书,甚适。”如果他热衷或习惯混迹于嘈杂的闹市、挣扎在喧哗的名利场,也许,他就不会成为被后人称道的大作家了,至于是谁、怎么样,真的不可知。对一些事情表现出的平淡的态度是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内容。主动拿出这样的态度,是明智的选择。有时候,即使你不想这样,也必须这样。  当年,印度苦行僧过着苦修的生活,标准是“日中一餐,树下一宿”,而且,“浮屠不三宿桑下者,不欲久生恩爱也”,意思是说,僧人不得在一棵树下连续睡三个夜晚,否则会对这棵树产生依赖、贪恋之情,从而妨碍修行。如果没有如此严格的戒律,人很容易失去平常心——该有的平淡,甚至冷淡,缺席不得,否则,就难以修成正果。  主动也好,被动也罢,目的只有一个:该平淡面对的,就必须平淡面对。  明代王阳明,属于书香门第之前,但是他多次考试,都榜上无名,在别人看来这是一种耻辱,而他却说:“世以不第为耻,我以不第动心为耻。”在他看来,上榜和下榜,就像痛苦和快乐一样,都是生活的内容,因此不必太在意。  红顶商人胡雪岩破产时,家人为财去楼空而叹惜,他却说道:“我胡雪岩本来无财可破,当初我不过是一个月俸四两银子的伙计,眼下光景没有什么不好。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吧。”很显然,平淡待之,是唯一选择,寻死觅活、破罐子破摔,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把自己逼向不归路或歧途。  是啊,人生路上,时而坎坷,时而平坦,时而花香鸟语,时而风狂雨暴。如果你只习惯于好的一面,那么,当坏的一面降临时,你就会手足无措、乱了阵脚。  范仲淹告诉世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该是我们要拥有的心态——可见,该平淡的,就是我们的心。  而世界就是一个矛盾体。昼夜、美丑、阴阳、悲喜、成败、得失……既然有该平淡的,就要有该“浓烈”的。  有个年轻人,供职于一家报社,他因为撰写了一篇揭露海军走私的新闻引火烧身,亡命巴黎。他穷困落魄,举目无亲,在巴黎拉丁区的贫民窟里游荡。他没有工作,一人不识,一文不名,更糟糕的是他不懂法语。他白天到街道上和巷子里拣一些空酒瓶或旧报纸,以换取少量的食物充饥。夜晚就住宿在一家名字为弗兰德的旅馆里。他没有钱支付旅馆的押金,旅馆的老板就勉强给他找了一个楼梯下面刚刚放下一张床的储藏室,让他暂时居住。但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落魄至极,穷困得连吃饭睡觉都解决不了的流浪汉,在他们免费提供的楼新颖间里,正思索着伟大的巨著。1967年,他在巴黎的流浪岁月里,完成了他的巨著《百年孤独》。  你或许知道,他就是哥伦比亚作家巴尔克斯。他因此一夜成名。  不难看出,他有着深爱的始终不渝的目标,和为了实现它所具有的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操守。而这两者都装在我们的心里,因此是我们要“浓烈”,还是我们的心。  苏轼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我们的心,有时需要淡妆,有时需要浓抹,这不但不矛盾,而且要和谐地统一。只有这样,生命才会绽放出属于它的美。  然而,到底怎样去“化妆”,那是你的权利和责任。  (编辑 慕容吟)
(作者:韩青)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