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一字 各释其妙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09年

古往今来,无论是石碑、书信,还是春联、讲稿,都曾有过无字的。尽管无字,却饶有风趣。真乃“不着一字,各释其妙”也。
  无字汉碑
  汉武帝刘彻,于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登泰山封禅,在泰山玉皇顶上立下一块无字碑,称作“汉石表”。他认为自己功德无量,难以言尽,故不刊一字,任人领会和评说。当时的人们对此事不便评说,但后人对汉武帝的功过是非,却毁誉不一,褒贬各异。伟人毛泽东著名的《沁园春·雪》一词中论及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之“汉武”,指的就是汉武帝刘彻。近人亦有诗曰:
  丰碑无字摩苍穹,汉武秦皇愧记功;
  屹立巍巍传万代,永标岱顶镇长空。
  无字书信
  《宋诗纪事》中载,古代有一位书生,匆忙间把白纸误当书信寄回了家。妻子接信后,竟在原纸上回了一首情意绵绵的七绝:
  碧纱窗下启缄封,一纸从头彻底空;
  知汝欲归情意切,相思尽在不言中。
  明明是件错事,却被妻子误解得头头是道,从而成为一则妙趣横生的佳话。
  现代也有一封无字信颇为有趣。郭沫若学识渊博,并擅长书法,全国各地几乎都有他的笔迹。1963年,山东省郓城县城关卫生院改建时,给郭沫若去了一封信,请他题写院名。不久便接到郭沫若的回信,拆开一看,信封内却空空如也。原来,院名已写在信封上。
  无字春联
  旧时广西一带,过年时贴无字春联,始于清代乾隆年间的陈宏谋。
  陈宏谋是广西有名的文化人,退休家居后,除夕将至,乡邻们纷纷请他写春联。但他收到各家各户送的红纸后,只是在背面写上户主的姓名,并不在红纸上写一个字。到时各家来取春联时,他就把原纸奉还,并说:“有字不如无字好。”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说:“有事不如无事好。”
  原来在广西一带,“字”与“事”谐音,人们把“字”误听为“事”,“有事”是灾祸的代名词,而“无事”则是平安之意。于是,过年贴无字春联便在很长一个时期相沿成习。
  无字讲稿
  1951年抗美援朝期间,陈毅在上海西藏路口广场作形势报告。他声如洪钟,滔滔不绝,不时看看右手拿着的“讲稿”。报告会结束,记者们争抢那份“讲稿”。可他们抢到手一看,竟是白纸一张。陈毅看到记者们吃惊的样子,便笑道:“哦,我的讲稿是‘心照不写’的,文字在我心里,这张白纸是装样子的。作报告,听众看你没讲稿,就以为你信口开河,那效果就不好了。今天我讲的,请放心,跟你们记者写的一样,是有根有据的。”
   (编辑仕居)
(作者:王顺才)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