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读水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09年

玻璃杯静立在桌上,杯子里是白开水,微微冒着热气。冒火的喉咙等着它的润泽,干涸的细胞需要它的滋养。我忽然觉得,这水不同寻常,它左右着世界,平衡着生态,维系着存在。世界文明因水而生,因水而终。
  水支撑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承。不难发现,中华文明不是海洋文明,不是大山文明,也不是游牧文明,而是大河文明,中华文化的深层要义就是水文化。虽然漫长的海岸线包裹着这片疆土,但这个民族对那片广阔无垠的海洋是陌生和排斥的。历代的统治者信奉天下之大,莫非皇土,这是一种对土地控制力的欲望表达,而对海洋,却是没有任何能力征服和控制的。既然掌控不住,索性不去涉足。于是,在从海边筑起的围墙里,大河文明开始滋润起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对水抱有很大的热情和崇敬,“上善若水”是最好的哲学,我们对生活就要像水一样,要润物细无声,要善利万物而不争,多么微妙。孔子还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是稳定的,而水是刚柔和锋利的。有智慧的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明察秋毫,往往能成功,即使不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水有很好的德行,又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无所畏惧,它充满活力。太极像水,遇圆就圆,遇方则方,无形中有形,柔美中带刚,这是最绝妙的仿生学。
  水,滋养着我们精神世界的进化。那些在水边徘徊的苦苦思索的伟岸身影,莫不因水而兴奋,甚至癫狂,就是在这种阵痛中,我们理性的脚步才没有停歇。公元5世纪的时候,哲学家来到黄河岸边,思考着人和人的关系。而此时,古希腊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和物的关系,印度人在恒河边思考人和神的关系。这样的方式,很自然地让欧洲科学发达,印度神学盛行,而中国,构建成了令人叹服的关系学。艺术家纷纷在水边驻足凝望,长江的惊涛拍岸处始终不乏高昂头颅的文人。三国的英雄最唯美,既能发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雄壮,也能吟唱“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洒脱,因为这江水,生命变得深刻。唐代,文化的烦嚣让所有的诗人不约而同守望在水的周遭,哪怕是茅屋后面的一湾浅河,他们都能津津有味地咏出深沉的命运之歌。还有个苏轼,坐在江边,迸发出最豪迈的思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仕途起起落落,人生在最低谷的时候,这种思索该是怎样一种博大和宽容。这江水,在李煜的眼里就成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惆怅;而辛弃疾报国无门,屡遭算计,怎不会徒生“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的无奈?
  我曾在长江的怀抱领略过水的深邃和柔情,曾在黄河岸边倾听过浊浪的雄浑和咆哮,也曾在大大小小的河流水库感受过水的恬然与安详。在水边,盛唐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文化浪花,一次次溅落在我眺望历史的脸庞,浇灌出精神家园诗意的绿阴,于是,文化得到了传承。水是文明的滥觞,我们却有些失敬,忘乎所以地浪费,肆无忌惮地污染,人水没了和谐,水就成了人的灾难。善待水吧,给生存留条后路。
  此刻,我对这杯水已经满怀敬畏和崇拜。
  (紫藤花摘自《天中晚报》2008年9月17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