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一听埙声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09年

静夜,再读唐诗,读到“月落乌啼霜满天”,一下子想起西安了,而不是人家尽枕河的苏州。有埙声缭绕的西安就是一弯寒月下的厚重城墙,苍茫河道旁的几株灞桥古柳,听一段,满心都是霜意。
  邂逅一段埙曲,是白日,是春日的午后,却听出了深远的秋意,音符如叶子在流动的旋律间纷纷飘落,经历着无数风吹雨打的隔年的叶,枯萎、沧桑,被风携卷着,落地前却恍若羽毛,恍若花瓣,情怀沉埋心底,无言可述,就借助唇,凄离地吹出,吹成落花飘零,散了也成暗香。
  曾经行于古城西安,厚重的城墙一道又一道,隔着护城河看时,觉得已经有埙声传出,或许只是我的幻觉。也许只是为了贾平凹的一篇文字,看到他写,有一个人,在傍晚,坐在城墙上吹埙,潜意识里认为应该有一个吹埙者。没想到会遇见那些埙,拙朴的陶质,平底,卵形,沉甸甸的像一枚果实,凝结着岁月的风霜和厚重。
  埙是一场倾诉,从远古到当今,顺着它,漫溯着七千年的历史,它将最为朴素的乐音,寄托在最为平实的泥土之中,以土成形,灼土而埙。民间的埙声,就是三秦大地上的乡音。
  买回张维良先生演奏的《问天》,这位出生于苏州的演奏家手捧陶埙,一袭长衫,有儒雅之气。吹奏埙曲,心气须静,人世沉浮皆成过眼云烟。随着埙声,繁杂波动的内心忽然平复下来,顿时化作一方锦帕,柔润的,光滑的。
  起初是一段《伯牙摔琴》,因为知音,才有高山流水的意蕴,云起云回的曼妙。埙声如月色,照着两个人的面庞,是伯牙和子期心与心的映照。伯牙的琴声空旷高远,子期心领意在高山;伯牙的琴声低沉透彻,子期神会意在流水。知音逝,琴断曲散,只有明月相照,流水一地。每个人,以心灵之音,等自己的子期。
  沿着埙声西望,一曲《阳关三叠》,是那一丝丝渭城初萌的柳丝,被新雨润湿如同离人的泪花,是举起饮下热在喉管的一杯老酒,相送的话语尽在不言中,阳关太远,情谊太深。人生悲的就是生离和死别,谁能岁月不惊,淡定从容?一腔埙声千回百转,阳关,就藏在它的苍凉与低回里。舒徐而出的气息,一层一层将音跌宕回复,听断愁人肠。毕竟有着离别时的关切,更进一杯酒吧,人情冷暖,这就是暖,成为亮在枝头的一抹桃红,逾越岁月醇厚不减。
  再西望,还有那首《驼道》,吹出的绵长的征程,在不尽的苍茫之处。骆驼承载着人们的希望,承载着跋涉的艰辛,悠扬的驼铃响在斜斜余晖里,三个埙和一支陶笛形成一组混合音,平沙漫漫,千里黄云,万树梨花,更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埙曲安放在古城,或者塞外,是最合适的。可当我听到《湖乡春晓》,埙曲原来也是可以欢快的,心中顿然明朗,有坐看云起时的开阔。坐在一段清晨里,春天是多么让人憧憬的季节,除了阅读和书写,可以进行一场奢侈的穿越,穿过树林、草地,穿过河滩、云朵,来到炊烟四拂的乡下,繁花缀枝,鸟鸣婉转,处处可闻。
  春意明媚、新鲜、无限,春天是每个人的春天,春天是每个人的诗篇。埙声中的春天是有着雨水的春,偶尔湿重,草芽叶苞伸着绿手指,稚气地把自己舒展开来。恣意下去,就成了更行更远还生,这时的埙声是青色的,惆怅的青,寂寞的青,是蒋捷那阙《听雨》的中年况味,伫立客舟中,江阔云低,词人百感交集,在一阕词中瘦成西风中的孤雁。
  埙声,与风情无关,沉静、深广、清寂。或许有一天,会取下与我对视多日的埙,拂去上面的浮尘,让心中的旋律起起伏伏……
  (智慧鸟摘自《安庆晚报》2009年8月19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