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慈善做成好看的事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1年

如果你在菜市场,看到一个老人为了几棵菜讨价还价,你是否会不屑?或者,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从垃圾筒里翻捡回收物,你是否会掩鼻而过呢?那位讨价还价的老人,叫梁沛景,今年70岁,是香港中文大学退休教授,一个普通的香港人。的确,他的生活十分普通,他的家也很俭朴,他每天都和太太一起散步,到最近也是最普通的菜市场买菜,买菜时总不忘讨价还价。谁能想到,10年来,节俭的他却偷偷做着一件“天大”的事呢?
  1996年,梁教授到广东北部乡村考察,看到那里的医疗条件非常简陋,他十分震惊。“我要在内地捐建医院,而且要捐建100家医院!”从那时起,梁教授就立下了决心,也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一家医院能帮5万人,100家就能帮500万人,这是老人的动力,也是他的目标。但是,他并非富豪之家。积攒的那些钱,捐建一家医院就已捉襟见肘。于是,他开始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帮忙,但是仍然收效甚微。为了完成心愿,他想到卖古董。原来,100多年前,他的祖上来香港做生意,慢慢有了家业,几代积累后,到梁教授手里,家中已经有了近万件古董。而今,这些祖传的宝贝只剩下1000多件了,它们都先后被梁教授变卖,捐建成了医院。
  至今,梁教授已经捐建了60多家医院,这离他的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为此,他还要不断地变卖古董。当他手中拿着第二天就要卖掉的犀牛角鼻烟壶时,眼中的神情很复杂,有点诀别时的悲壮。他抚摸着它,自言自语地说,“古董好看,医院要比它们更好看”。这位已经患了帕金森症的老人,说话时手在颤动。他每捐建一所医院,就在中国地图上画个红圈,如今,这些红圈已经连接成片了,鲜艳夺目。这多像他的人,香港人的善良、忧患以及热爱等品质集于一身。
  那位捡垃圾的老人,叫刘义,是河北的一位退休教师。有着30年教龄的刘老师,至今仍住着20平方米的房子,家徒四壁、生活拮据,却仍然捐资助学,他不如梁教授,没有古董可卖,于是他想到了去拾荒,变废为宝,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刘老师每天都要出去数次拾荒,他手里提着一个大袋子,到附近的批发市场、步行街搜索,连身边的垃圾筒也不放过。7年来,他用拾荒的钱资助了9名贫困生。“一弯腰,就是一分钱”,这是刘老师最津津乐道的一句话。为什么它会和“古董好看,医院要比它们更好看”如此异曲同工?因为,它们同出自仁爱之心。
  梁教授不会不留恋那些古董,尤其都是祖传的,但在他的心里,医院比古董好看,所以他选择了舍得,而刘义老师,本该颐养天年了,却不辞辛苦、风吹日晒去拾荒。他弯腰的姿势一定不雅,但他却沉浸于那一弯腰的喜悦。他们觉得,慈善是一件好看的事。但凡慈善的举动,都会令人感动。倘若是一个富翁,即使拔出九牛一毛,也蔚为可观了,自然值得称颂。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偶尔也会响应号召,奉献爱心,也可谓慷慨。但我觉得,都比不得梁教授和刘老师,他们把慈善做到了好看的地步。这种好看,已经不是花架子,而是一种境界,是一颗比古董更值得收藏的爱心。
  (刘谊人摘自《环球观察》2011年1月21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