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内心装一把“尺子”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1年

据说丹麦人钓鱼时,会随身带一把尺子,每当钓上一条鱼,都会拿出尺子量一下,将达不到一定尺寸的鱼放生。有些外国人不理解这种做法,丹麦人却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丹麦人舍弃眼前的小鱼,看似放弃唾手可得的实在利益,其实是一种更长久、更有意义的获得。
  棋场上丢卒保车的睿智,商场上急流勇退的果断,官场上弃名远利的通达……在这些富有智慧和勇气的放弃背后,都有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或许是良知,或许是责任,或许是本性。有形的尺子可以测量长短,无形的尺子可以衡量得失。给自己的内心装一把“尺子”,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评判事物的价值标准,在取与舍之间做到“风物长宜放眼量”,时时从大局着眼,从长远考虑。心里有了一把“尺子”,在小利面前才不会失大义,在利益面前才不会伸手,在诱惑面前才不会沦陷,在原则面前才不会迷失,在责任面前才敢于担当。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好干部范匡夫就始终用党性的“尺子”来衡量自己,不取不义之财,不舍正义之气。他秉公办事不谋私利,廉洁自律从我做起,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放眼望去,凡是在事业上有所追求、在名利上心淡如水的人,心里都装着一把“尺子”,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像丹麦人带着尺子钓鱼一样,用心中的“尺子”时时丈量自己,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在现实生活中,取舍之间,总让人难以抉择。抉择之所以如此艰难,常常是因为我们内心舍不得放弃,摇摆不定。所以,人们必须学会在内心装一把“尺子”,不要把目光局限于眼前失去的东西,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得与失的关系。抗日战争时期,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人在西南联大甘于清贫,潜心读书,不像当时许多人被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畸形繁荣所迷惑,为捞黄金美钞而忙碌奔波。堪忍钱财之失、潜心读书求学,让他们后来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为国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之所以能于浮华中始终坚持那份操守与追求,正是因为他们心里都有一把权衡得失的“尺子”,让他们穿越权力和欲望的浮云,使自己的人生终有大得。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一个人,如果不能学会遏制自己的欲望,不在诱惑面前学会放弃,不在得失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就如饮鸩止渴,无节则殇。诱惑面前,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不要被虚幻的假象迷失方向,凡事多用心里的“尺子”衡量衡量,把目光放长远分析分析。失去固然可惜,但要看失去的是什么,如果挡不住今天的诱惑,那就将失去明天的幸福。所以,学会给内心装一把“尺子”,衡量人生得失,把握行为尺度,对个人发展大有裨益。
  (冯明菊摘自《解放军报》2011年3月24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