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阳光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1年

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的都是黑暗,说的都是邪恶。说人是非者,本是是非人,每个人用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态度、思考所遭遇的情境,判断别人的作为,每个人的心灵,就像是一面镜子,在自己的心中反射出自己眼中的花花世界。
  同样的夕阳,有人感受到美丽绚烂,是人间绝色美景,是一天最精彩的结束;有人则感受到落日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带着遗憾与凄凉。同样的雨中漫步,有人把它当成难得的经验,感受细雨飘在脸上的诗意,享受雨中的迷蒙,那是人间浪漫的极致;有人则是抱怨上天的折磨,破坏了外出踏青的情境,细雨变成恼人的元凶。
  春夏秋冬,物换星移,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都是人生不断面对的情境,没有人能逃避,大家都要公平地面对。问题是,你要用什么样的心情,用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心灵的镜子,来反射外界的变化呢?
  健康、光明、善良,都是好的答案,自己的行事作为,直道而行,无愧我心,也用同样的心情来感受世界。
  体悟别人的行为,这面光明、正向、健康的镜子,会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引导自己走上向上之路。
  心中有阳光,想的都是光明正道。只问自己是否全力以赴,不管外界是否风雨交加;只问自己是否仁慈友善,不论对方是否作恶多端;只问自己是否坚毅执著,不论事情是否艰难险阻;只问自己所得是否本分应得,不论别人是否超额据有……
  心中有阳光,看世界美丽动人,看人间平和喜乐,看家庭知足美满,看朋友真情对待。遇机会,能把握,勇敢向前;遇困境,不怨怼,小心应对;受人恩惠,常怀感恩,知回报;为人所害,反求诸己,宽宏原谅,不求报复。只不过,红尘俗世,只有少数人心中有阳光,大多数人放不下人世的爱恨情仇,放不下人间的功名利禄。顺境时,得意自满,忘其所以;失意时,怀忧丧志,怨天尤人,在名利的驱使下,心魔滋生,阳光退却,成为是非池,所为尽是非事。就算心中有阳光,也不是随时随地,无时无刻都能远离魔障,在长期挫折煎熬下,人会怀疑畏怯,心中的阳光会隐去,黑暗会扩大,重回是非人,重做是非事。
  年轻的读者问到:在工作职场中,他一直坚持正道,努力做事,但是总有不合理的制度、不聪明的老板、不正派的同事,让他遭遇各式各样不同的困难,请问该怎么办?这些个别问题,我实在无法回答,因为有太多细节我可能不了解,但我能说的就是心中有阳光,就算一时乌云掩月、白日蒙尘,我们都要坚持,不要重做是非人,这是我的答案。
  (刘谊人摘自《健康导航报》2011年7月22日)
  
  
  为自己创造不可复制的幸福
  ● 波 波
  你幸福吗?
  听到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的说:“有什么好幸福的,不就是过一天算一天吗?”有人说:“幸福,我很久都没有这种感觉了。”
  有位名人说过,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向外看,向外去寻找幸福。当年纪渐渐大了,就开始学习向内心看,向内心去寻找了。不可否认,很多人确实活得很“光鲜”,大把大把的曝光率,大把大把的钞票,大把大把的粉丝。他们可以是富豪、明星、官员……总之,是令普通大众羡慕不已的一群人。
  很多人认为幸福的指数取决于工资的基数,于是,才有那么多的人,为了钱财,拼命地打拼,忽略了健康,忽略了亲人。可是他们真的有如我们看到的那般快乐吗?而当拥有了金钱后,他们是否就幸福了呢?
  贫穷也可以快乐。日本作家昭广的成长故事一直是日本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样本。相信每一个中国人也会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贫穷也是可以快乐的。二战结束以后,因为生活的变故,年仅8岁的昭广被寄养在乡下的外婆家里。外婆家十分贫穷,昭广喜欢运动,外婆没有能力购买体育用品,就建议昭广练习跑步,因为跑步是不用花钱的。昭广后来竟然成为了运动会的赛跑好手。为了维持生活,外婆在家门外的小河里横着放了一根木头,拦截上游漂浮过来的各种物品,穿破的衣物,挑剩下扔掉的蔬菜、畸形的水果、树枝等等,外婆说这是她家的超市。树枝晾干就可以生火,长得不规则的萝卜切成小块以后味道与好萝卜一样,畸形的黄瓜切成丝以后味道与好黄瓜也没有两样……
  这样的乐观,这样的热情,怎能不让人动容 ?唐骏的成功也许可以复制,但这种纯粹的、由心而外的幸福不能复制。
  幸福没有捷径,只有经营。有的路看上去很短,实际上走起来很难;有的路看起来很难,实际上走下去却越走越宽。可是,如果不是被逼到悬崖边上,谁肯跳下去呢?即使跳下去可能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人总是喜欢安逸,喜欢四平八稳,喜欢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全部得到。我们总说,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其实,这是关于幸福人生一个最经典的误解。
  很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故事。她爱上了一个没有多少钱的穷男人,他们同甘共苦,后来男人发迹了,他们买了大房子,以及只有富人才拥有的轿车。然后,男人爱上另一个女人。她等了一年,同意离婚。她说:“再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剩下的就是为自己打算了。”她为自己打算得很好,不仅以写神秘谋杀案闻名于世,而且还嫁给了比自己小14岁的年轻考古学家——她在39岁那年遇见了25岁的他,人们劝她不要接受这个年轻人的爱情,她回答:“为什么不呢?他热爱考古,所以我不用害怕变老——我年纪越大,他越爱我。”
  感知幸福,是一种能力。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对于疼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受。感受不到,又谈何幸福?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容易满足,你的幸福指数实在是太低了。”其实,低不怕,怕就怕你看不到幸福,怕就怕你已经拥有了幸福,却感受不到。
  (雾中行摘自《泉州晚报》2011年9月2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