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细节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0年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展示个性,细节显现本质。细节,同样展示一个人或一个城市的文明度,以及人文关怀的深度。
  德国人都欢喜在窗台外侧摆上一小盆一小盆鲜花,如果没有鲜花,在窗台内侧必摆上一些小摆设,热热闹闹的相当多。其摆设的方式,和中国人相反:正面不是朝向室内,而是朝向室外的。也就是说,是供外人观赏的。这种展现城市人公共意识的生活细节,没有悠久的文化积淀是不可能出现的。
  莱茵河是德国的父亲河。为了让人时刻感受春晖一般无处不在的亲情,马路上的路牌,都分成两种颜色:蓝色与红色。蓝色,意味着这条路和莱茵河是平行的,你此刻正沿着河流在走动;而红色路牌,表示与父亲河有不同程度的交叉。
  和路牌颜色异曲同工。在莱茵高氧吧密林中或城市绿化地带的小径上散步,你不时会发现路旁树干上,标着一小块木牌,上面绘有一只兔子、小鹿、袋鼠或苍鹰之类,这既是告诉你步行了多少里程,同时也助你不致迷失方向。
  在一些人行道或空闲地带,总安装着一些铁架子,有的如一只平放的弹簧,有的如铁条编成的锯齿,形状不一,长短也不同,有的长达数米,有的只是一只小架子,但都像城雕,尽力显示自己的艺术才能。原来,是自行车停放点,不收费。
  红绿灯,是最常见的控制城市交通的设施,其规格也似乎是统一的。但是,巴黎的红绿灯,除了装在一层楼那么高以外,在一人高的地方同样装上了一只,让人坐在小轿车里不必抬头便能发现其信号,也不必为行道树遮住信号灯而烦恼。
  在欧洲,自行车并不比中国少,荷兰自行车的数量,肯定远远超过中国。阿姆斯特丹运河观光游艇码头附近,自行车数量之多,排列之整齐,我还没有在中国看到过。但他们管理上的人性化体现得是非常强的,比如前后灯,没有前后灯,或者装上了,但夜行时不打开,要受到警察的干预和警告的。我记得解放初期,中国的自行车都是装有前后灯的,以后取消了。不说是对生命的一种漠视,也是文明的一种倒退。
  在维也纳,步出巍峨庄严的老皇宫的后门,便是米歇尔教堂(皇家教堂)与繁华的“卷心菜集市市场”相交接的圣·米歇尔广场。广场并不大,然而,其中有一景观,却突然将小广场无限地拓宽了。
  这景观,是一堵矮墙围着的下沉式广场似的一处空间。展示的是数百平方米的断垣残壁,属古罗马遗址。矮墙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这样一段文字:
  “维也纳政府将两千年以前建筑的感受,奉献给市民和客人。”
  在这寸土寸金之地,居然如此慷慨地把偌大块地盘留给这堆“破烂”,不能不让人感受到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深厚的文明度。但是,更给人细细回味的是这一块告示的文字。她不是干巴巴的“安居告示”式的官腔禁令,“保护文物,禁止攀越”,甚至于“违者罚款”。而是将这些珍贵文物,变成自己的“感受”,像捧着一颗滚烫之心,“奉献”给市民,“奉献”给“客人”。让本来与金碧辉煌的皇宫很不协调的一堆瓦砾,变成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市民与市长感情融洽的纽带。
  同样在维也纳,公交车上都设有老弱病残的专座,不同之处,专座前面很宽敞,可以放一辆残疾轮椅和儿童推车,而且细心到这种程度:在窗下的铁杆上,装着一根皮带,用以拴牢童车和残疾人轮椅,防止急刹车时轮椅和童车滚动。
  城市化的灵魂,是鼓励人口的流动。
  在这方面,德国是落实到细节上的。你买一张公共交通票,只要朝一个方向行走,同票可以使用;每到周末,购买月票者,每票可带一人免费乘车;一家五口以内,只需买一张慢车票,从零点到次日凌晨3点,可以乘上德国境内任何一次列车,快车除外。他们人口少么?否,德国的人口密度超过了中国。会增加交通负担么?否,以我的感觉,周末的公共汽车和火车,并没有比平时有任何程度的拥挤。
  城市化也就是人性化,其出发点就是人本思想。可贵的是细节的完整、运用的自觉,都配有一套严密的法律条文作保证的。没有法律的细节,是不会有市民自觉行动的细节的;没有细节规定的法律,那必然是无法严格执行的法律。如果说,市场化就是法制化,那么,城市化也就是法制化。所以,每个细节后面,都有一部法律。
  欧洲是当今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其高,不仅在于现代科技和现代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在于法制化的程度,而法制化的程度,就体现在细节上,不仅细到人性深处而且稳定,即市民执行上的自觉。
  (付敏摘自《哈罗,上海》)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