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5年

《古今谭概》中记载:有一对父子,他们的性格都非常刚直,生活中从来不向人低头,且不后退半步。一天,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在回来的路上,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寸步不让,坚决不避开,彼此僵持着。后来,父亲来替换了儿子的位置,继续跟对方“对峙”下去,这惹得众多围观者大笑不止。显然,这两个人都不懂得退的道理。退一步,让对方过去,自己也解放了,各忙各的事情,皆大欢喜。而如此计较,反误了各自前程,同时也显露了各自的狭隘和自私。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无聊的人和毫无价值的事情、麻烦,你如果不懂得从中抽身、抽心,那么就可能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乃至葬身其中。所以,退不是溃败、懦弱、消极,相反,它是一种胜利、勇敢、积极。这样的人,就是古人说的“识时务”的“俊杰”。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憧憬和理想,为了实现它们,就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而且,这种付出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一生的责无旁贷。如果你因为别的事情分了心,时间也被杂念瓜分得支离破碎,那么你这憧憬、理想的主业就会受到摧残、伤害,甚至可能由硕果累累转化为颗粒无收。这都是因为不懂得退的缘故,如果早一点从中退出,就不会受此损伤了。

  因为这样的退,那些刀光剑影就不会闪现在我们面前,那些阴谋诡计就会销声匿迹,那些失意、失败就能打个漂亮的翻身仗,那些虎视眈眈的敌意甚至会改写为美好的友情,化敌为友……
  这样的退,还能退出自己的高风亮节以及为人处世的大境界。有一次,诗人歌德跟他的一位政敌在一条小路上相遇,对方说:“我从来不给狗让路。”而歌德却说:“我跟你正好相反。”两人境界和修养的高低,一目了然,且判若云泥。
  不仅这些外在的人、事、物会分割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内在的一些东西也会损伤自己,比如傲气、自大等。
  当年,韩愈自恃才高,连考了四次,最后才中了第十三名。之后,又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一天,他的夫人卢氏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这科场屡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处,眼下当找出缘由才是。”他听后,频频点头,接着说道:“夫人讲得甚是有理,请夫人赐教。”夫人随即展纸挥笔,写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他手捧赠言,恍然大悟:骄兵必败,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于是,他立即选用夫人赠言中的最后两个字“退之”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之后,他一改那种傲气,变得谦逊起来,仕途上也一帆风顺了,文学上则成就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美誉。
  从外界中容易退出来,可是从内在的世界里就不那么容易退了,因为这种退,在一定外力的提醒下,主要靠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战胜自己,而这样的过程是世上最艰难的过程,因为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这样的退,就像一个人的战争,战争的双方都是自己,自己跟自己较量,而结果必定是那个懂得谦虚、忍耐、豁达、宽容的自己获胜。
  李白诗云:“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古今中外,那些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功臣,他们之所以没有从那种荣耀中退出来,是因为他们贪恋荣华富贵,缺少淡泊之心。结果往往都是因为其“进”而惹祸上身进而身败名裂。
  《老学庵笔记》中所云:“唐有一种色,谓之退红。又谓之不肯红。”他们如果有这样的心态,那么其结局该是另一种情形。
  很多时候,我们要懂得适时而退,这退是缓冲、准备、等待、反省、调整、蓄势……时机一旦成熟,我们还是要前进的,只是前进的目标,跟真、善、美相关,而且,这样的前进,往往具有爆发力,就像那弹簧,退得越低,弹得就越高——你曾经一米二米的退,换来的可能是几十米甚至上百里的进。
  (编辑 之之)
退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