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还需心净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0年

近日去拜访一位老者,年近九旬,身板硬朗。在位时严于律己,两袖清风,受人尊重;退休后研习书画,成绩斐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老年书画展览并获奖。我请教他寿高笔健的养生秘方。他笑着说:“哪儿有啥秘方,我有一点感受,就是无论做人做事,只有心静和心净才轻松自在。”我一琢磨,心静和心净,这个养生体会有道理、有意义,使人感悟,给人启迪!
  心静,就是内心宁静、平静、心思安静,保持一种清明、清爽的心态。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把“静以修身”、“宁静致远”奉为“座右铭”,借以磨炼淡泊明志的心胸、高风亮节的气度。可以说,心静,是塑造人格魅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一条传统原则;心净,就是内心清净,是一种对功利和私念的超越,体现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泊。它可以沉淀出生活中的纷繁和浮躁,过滤掉人性中的肤浅和粗俗。有人说:心净是佛、道、儒参禅修身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最宝贵的心得。
  心静与心净,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心静是表象,心净是根本。心不净,心静也是一时的,表面的;只有心净了,心才能静得自然、长久。所以,心净了才能真正做到心静,这样的人才会有正确的人生态度,面对一切才能从容淡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心静呢?
  要心净,必须节欲。哲人叔本华曾说:“人的生命是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从这个角度来说,无欲最好。但没有欲望的人生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健康的。而欲望可以减少、可以节制。自古以来,先贤都提倡少欲、戒欲。孔子就告诫人们,“戒之在得”、“无欲则刚”。佛经也有“多欲非道,道当知足”的教义,程子曾说:“节嗜欲。”就是奉劝人们应远离名利物欲,不要奢求它。托尔斯泰说得更明确:“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些说明一个道理:人的欲望就像自己映在地上的影子,是永远追不上的,只有加以节制、限制,使欲望在主客观允许的范围滋长,你的心才能平静、纯净。
  要心净,必须拒惑。人是生活在凡尘中的,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很多时候人的眼里、嘴里、耳里、心里塞满了太多的诱惑。这些名、权、利、酒、色等等诱惑像海妖的“歌声”一样,搅得人心慌意乱,心神不宁。有人这样形容:诱惑像火,心静如水。水可以灭火,理智可以控制欲念。只有将诱惑的烈火浇灭了,人的心才能清静、干净。所以,抵制诱惑不仅态度要坚决,意志要坚定,而且方法要正确。这样斩断了思想上的名缰利索,解开了心理上的恩怨,去掉了德行上的拖累,人才能进入一种极静的境界,一种极佳的心境,获得真正的心净。
  要心净,必须善比。人为什么会心不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攀比不当引起的。要人不攀不比是不可能的,可人性的一个普遍弱点却是习惯于往上比,眼睛往上盯,这样越比就越想不通,心理就越不平衡。古人有“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的比喻,盲目攀比就是“耳目见闻”引来的外贼,外贼不除,何来心净?我国著名的“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一生屡遭坎坷,不但著述颇丰,还活到98岁。他心净的秘诀就是:“不与富交,我不贫;不与贵交,我不贱。自感不贫不贱,就能常处乐境,于身心有益。”所以,人到老年,要尽量做到少比为佳、善比为贵,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心清气爽地过好自己的日子,心旷神怡地度过自己的晚年。
  (编辑仕居)
(作者:林来生)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