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诗话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7年

竹,长年葱郁,寒冬不凋,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刚劲挺拔,高风亮节,集坚贞、刚毅、挺拔、淡泊、清幽于一身,深受古今文人墨客的钟爱。他们妙笔生花,咏竹赋竹,歌竹画竹,在诗情画意中抒发情感,歌颂竹之高尚情操、挺拔向上的精神,因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咏竹画竹佳作。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卫风·淇奥》就有“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的诗句。古时一些著名诗人还以竹为号,如魏晋的嵇康、阮籍等七人,经常相聚竹林,饮酒赋诗.被人称为“竹林七贤”;唐代大诗人李白、孔巢父等人,爱竹成癖,也常相约在一竹溪边的小茅棚里,或饮酒,或品茗,吟诗作赋享有“竹溪立逸”之称。杜甫的《苦竹》一诗中,既颂扬了竹子,也蕴含着自勉的含意:“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轩墀曾不重,剪伐欲无辞。幸迎幽人屋。霜根结在兹。”
  唐代著名画家萧悦不仅爱竹,而且擅长画竹,在他的笔下,竹子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一次,萧悦画了十五竿竹送给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非常高兴,即兴写了两首《画竹歌》:“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头静听疑有声。”另一首是:“人画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疏,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笔而成由笔成。”白居易极力赞扬萧悦的《竹》画,逼真传神,气韵生动,高情远致。
  对于竹的品性和价值,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对竹情有独钟,爱竹成癖,他在《于潜僧绿筠轩》一诗中咏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他视居有竹胜过食有肉,充分表达了他爱竹的情与心态。
  王安石在政治波涛中起伏浮沉,他一腔忧思与悲愤,在“猗猗绿竹”中神领心会,找到了自己的寄托,于是写下了《咏竹》一诗:“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络随松柏到冰霜。”不难看出,这是咏竹与明志的杰作。
  明代大画家诗人唐寅,他在画竹时配一诗曰:“一株寒竹护山家,秋夜来听雨似麻。嘈杂欲疑蚕食叶,萧疏更比蟹爬沙。”通过蚕食桑叶,螃蟹爬沙形象化的比喻,绘声绘色地刻画出秋夜雨打竹叶纷乱密集的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倍觉妙横生。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是画竹大师,也是咏竹能手。他一生酷爱画竹咏竹,情深意切,文采斐然,寓意深远,各具特色。他写的咏竹诗就有10余首,其中脍炙人口的有三首。如《竹石》诗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仍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篇通过对立根破岩,坚定不移的劲竹的热情歌颂,主张做人要有骨气,不可随风摇摆,不可随波逐流的思想情操。又如《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臣括》诗中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作者虽是一个七品芝麻官的知县,但却时刻关心民众疾苦,深切地反映出他爱民如子,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贵品德。又如《出纸一竿》中日:“画工何事好离奇,一千掀天去不知。若使循循墙下立,拂去擎日待何时。”诗人以竹喻人,表明“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他呼吁大力扶持新生事物,破格提携人才。
  竹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好最充实的享受,是怡情养性、放松心身的良好伴侣。明代养生家何良俊说:“朝与竹为友,暮与竹为朋,食与竹为餐,住与竹为荫,其乐无穷。”当你在紧张工作之余,步入竹林之间,将会把你那烦躁忧郁的心情荡涤一空,竹的色、形、韵、姿,会给你赏心悦目。精神振奋。
  (李恒克摘自《益寿宝典》2016年第9期 图/北冥有鱼)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