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植物的神奇种子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7年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分。对于沙漠地区的植物而言,充分利用稀缺的水资源,同时尽可能减少自身水分的散失,无疑是至關重要的生存策略。
  为了对抗干旱少雨的气候,荒漠植物可谓各显神通:有的叶面角质层增厚,气孔缩小且下陷,从而减少蒸腾作用;有的叶片很小甚至无叶,仅凭绿色的枝条进行光合作用;有的树干膨大,用于贮存水分;有的则根系发达,深入地下,根的长度为地上部分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荒漠植物的对策不仅体现在茎叶的生长特征上,有时就连它们的种子也具有神奇的本领——遇水后分泌黏液。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植物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菊科和车前科等类群中,大多生长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非洲的沙漠地区,有近40%的植物种子遇水后会产生黏液;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也有不少植物类群具有黏液种子。极度缺水的环境对种子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当种子发育成熟后,一旦遇到降水或是其他水源,种皮就会得到信号,迅速分泌黏液,并包裹住整粒种子。这层黏液的主要成分是胶状的多糖类物质,亲水性很强,容易吸收水分,为身处荒漠中的种子保持一定的环境湿度。可以说,种皮黏液是荒漠植物为了让种子存活下来所采取的自我保护手段。
  种皮黏液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在于提高种子萌发的概率。首先,种皮黏液增强了种子的吸水和保水能力。黏液反复吸水,使得种子在干旱少雨的荒漠环境中高效利用有限的降水以及土壤中的水分,以保持活力,安全度过“不良季节”;其次,黏液的存在有利于种子黏附周围的土壤沙粒,使种子大粒化,从而降低种子被荒漠中采食种子的动物取食的可能性;再次,相比没有黏液包裹的种子,大粒化的种子抗风能力得到提升,有利于种子在母株附近定居,避免被风雨带到不利于生存的环境中。
  种子期是植物新生命的伊始,也是植物的生长周期中最能忍受不利环境因素的阶段。种子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皮结构。不起眼的种皮黏液为荒漠植物种子的萌发提供了重要保障,增加了植物后代在不可预测的荒漠环境中的生存几率,也反映了旱生植物结构与功能的高度统一。
  (郝巧凤摘自《今晚报》2017年5月19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