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说“不”见才智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8年

“安史之乱”后,唐室虽然暂时安宁,但是国内仍是藩镇峙立,军阀割据。军阀们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威,往往勾结中央官吏,笼络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而许多文人,也乐于依附军阀,以图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当时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素慕著名诗人张籍的名望,以厚币征召他。这可把张籍难住了。按本意张籍是不愿意去的,因为他当时已到别的藩镇幕府任职,他比较注重名节,不愿朝秦暮楚,更不愿脚踏两只船,左右逢源。但李师道在当时实力相当强大,如果得罪了他,给自己带来麻烦不说,还可能殃及一镇。怎么办呢?张籍经深思熟虑,便用乐府旧题写了一首《节妇吟》答复李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借用一个女子事夫忠贞不二,誓同生死,而对赠明珠者又十分感激,忍泪“还君明珠”的事,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使对方不但不便再强行征聘,也避免对方被拒绝的尴尬,还让对方生出了错失人才的遗憾。张籍就这样利用一首诗歌平稳而妥善地处理了当时与己攸关的政治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实在令人佩服。
  在古代,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一直被读书人视为人生的最高奋斗目标,不少人为之而穷其一生孜孜以求,费尽心机,甚至不择手段。但也有人请他做官他都不去,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施耐庵,就是这样一个不慕富贵,不贪名利,因而拒不为官的怪人。
  话说公元1368年,朱元璋打下江山,在南京即位称帝,建立明朝,是为明太祖。这朱皇帝也算得上史上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一登上皇帝的宝座,就想网罗天下才德之士,让他们为大明效忠出力。刘伯温被封为宰相, 他的好友施耐庵当年曾做过军师,是个学识渊博、足智多谋的才子,因此刘伯温极力向朱元璋推荐他。于是,爱才若渴的朱元璋就让刘伯温带着圣旨登门恭请。可没想到,刘伯温数次奉旨登门恭请,都被施耐庵婉言拒绝。
  刘伯温不甘心,这天他再次登门恭请。一进施家门,见到施耐庵,就一边施礼,一边笑着说:“师兄,我已数次奉旨前来恭请,可是你怎么不肯赏光呢?”
  施耐庵对官场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和明争暗斗早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因此压根儿不想做官,但既然老友是诚心举荐,也不好直言拒绝,于是微笑道:“老朽之人,不中用了!”说罢,忙命人摆酒为刘伯温接风。
  酒过三巡,刘伯温已有几分醉意,但他不敢忘记自己的使命,便乘着酒意,随口吟诗道:“闻说江南一老牛,诏书征下已三秋。主人有甚相亏处,几度加鞭不转头。”
  施耐庵知道这是老朋友在戏谑自己, 当即以诗作答:“老牛力竭已多年,项破皮穿只爱眠。犁耙已休春雨足,主人何必再加鞭。”
  刘伯温见老朋友执意不愿为官,不好再说什么,只得打道回府,如实回禀皇上。朱元璋一听刘伯温屡请遭拒,施耐庵竟敢抗旨不遵,颇为生气,但转念一想:人各有志,何必强人所难。只好作罢, 不予追究。 于是施耐庵如释重负,一身轻松。
  古代有一位隐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因看破红尘,讨厌官场上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行径而不愿出仕为官。尽管朝廷久闻其名,屡次征召,可他就是不应。后来朝廷派来郡府长官亲自宴请,他口占一首打油诗,以明心志。其诗为:“今古人生有几何?繁华耀眼烟云过。追名逐利马蹄疾,得得得得得得得……”此诗虽然比较浅白, 但巧在既委婉地回绝了朝廷的宴请,又表明了他对人生的看法。特别是最后一句,连用7个“得”字,就字面上来看,似在模拟马蹄踏石的声音,实际上是在表明不愿追名逐利,沾染污垢,而是要怀瑾握瑜,保持志在淡泊的高洁理想。
  由此可见,拒绝别人的良方妙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当,其中任何一种都比直言拒绝,一一义正辞严拒人于千里之外效果要好。委婉含蓄地拒绝对方,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又不使对方陷入难堪。学会“温柔”地拒绝,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加从容自在。
  (编辑 一昕)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