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深处的美丽乡愁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8年

王丹凤走了。
  美人虽未迟暮,终成岁月绝响;燕子不再归来,化为流年心香。对于电影、上海人以及这座城市而言,秦怡、黄宗英、王丹凤这些名字则有着太多的象征意义。她们穿过了长长的时间隧道,美丽地活着,提醒人们:这是一个有着电影记忆的城市。随着人到中年,心潮渐退,乡愁便会如一块块礁石显露出来,这几位“九零后”银发女生,好比老上海人心中的礁石,寄托了海派电影的美丽乡愁。
  她曾跻身长城影业的“十大女星”,亦名列新中国“22大明星”,标准的古典美人脸,通吃两个时代,闪耀沪港双城。不是容颜,而是气质。她不似周璇那般弱质纤纤,没有夏梦之华丽,石慧之灵动,不像李丽华那样神采张扬,她美得端庄大气,不失江南味,又携带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明亮和洋气,多了几分底蕴。
  海派的美,是含而不露的精致。“束身旗袍,流苏披肩,阴暗的花纹里透着阴霾。”寥寥数语,勾勒出的美人心计;海派的美,是欲说还休的矜持。手提小篮,终日在小城破败的城墙上徘徊的玉纹,这是费穆镜头里的上海少妇,曼妙身姿里藏不住的春心荡漾;海派的美,是为悦己者勤的细节。这是王丹凤演绎的女理发师,瞒着丈夫在外就业,在家中待客让座,职业化的掸灰动作,传神而贴切,差一点暴露惊天心事。
  那个时代的女神,除了天生丽质外,还有一种恒久的价值,那就是黑白光影中的美。说白了,和黑白胶片有关。像摄影大师布列松所说的“决定性瞬间”那样,上世纪四十年代虽已距今近80载,偶尔看到这些被胶卷记录下來的佳人丽影,总有一种苍然和心动,毕竟,未经修饰的天然本是至爱,抖落尘土的时光更成绝美。可以想象,当年王丹凤演《护士日记》的“卖相”带给人的惊艳。有人感叹:从旧时代摆渡过来的精致五官、樱桃小嘴、杨柳细腰,配上新时代的工作服,如此之美。在很多上海人心中,王丹凤是老上海的梦,她的美定格在回忆里,在口耳相传和黑白影像里。
  大隐,隐于市,王丹凤是传奇。时光若水,过渡半生宠辱不惊;纤尘不染,难得一世自在丰盈。晚年的她,隐居在上海,固守着爱人,过得云淡风轻。那一代影人懂得电影的真谛:一个好演员一生最重要的角色是演好自己。
  至少有三点,对于今天的后辈们都是高山仰止。其一,对事认真。坚守塑造角色要体验生活的表演观念;其二,对爱专一。和丈夫柳和清相伴65载不弃不离;其三,对人低调。很少接受外界采访,谢绝社交活动,也很少拍照留影。她说,希望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是永远美丽的。
  这是一颗与生俱来的少女心。王丹凤来自被张爱玲称作“多出美人”的宁波。江南富庶之地,自古家教严谨,上海女人兼有开放和传统的品性,体现在海派就是“洋气”和“规矩”相容互动,并肩而行。认认真真演戏,规规矩矩做人。所谓“骨骼清奇非俗流”,根本还是靠家庭塑造的人格,艺术给予的修养和阅历积淀的见识。老一代电影人身上洗尽铅华的温娴、优雅和高蹈,是海派电影文化的精神遗产,令我们无限唏嘘,深深敬仰。
  繁花深处,丽人远行,凤还巢。
  (王建德摘自《新民晚报》2018年5月20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