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联隽语话读书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1年

在我国繁花似锦的楹联园地里,有许多话读书的妙联,不仅寓意深刻,而且颇为有趣。
  北宋文章大家苏东坡,年少时曾得意地写下这样一联:
  识辨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苏东坡觉得此联口吻太过狂傲,于是改成:
  发奋识辨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常常以此联自勉,发奋攻读,终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北宋哲学家、思想家张载,曾写有如下一联:
  夜眠人静后;
  早起鸟啼先。
  张载说自己夜读至更深,人都入睡了;晨读则又在鸟鸣之先。这既是他发奋读书的真实写照,也充分表达了读书人刻苦求学的寒窗生涯。
  南宋大儒朱熹,在庐山白鹿洞书院题联曰: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着眼点是读书能提高写作能力;而朱熹的“诗书万卷圣贤心”,着眼点则是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借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南宋大诗人陆游有“读书有味身忘老”的切身体会,其书斋联是: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由此足见陆游对其书斋的感情之深,又是多么地爱书如命。
  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曾写有这样一副奇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意为: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如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重要了,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了。这就告戒人们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做一个知书达理、有所作为的人。
  明代东林书苑的读书联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是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在书院讲学时题写的,意在教诲读书人除了潜心读书外,还要关心国家大事。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博闻强记,知识渊博。他曾拟自勉联一副:
  浮沉宦海为鸥鸟;
  生死书丛似蠹鱼。
  蠹鱼即蛀书虫。正是因为纪晓岚有把书吃进肚子里去的精神,才有他后来的成就,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
  清代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曾作书斋联云:
  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
  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上联写自己,“咬”字生动形象;下联写儿孙,“直”字深寄厚望。
  清代大臣王之春,写有如此一联: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
  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此联是说,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以此勉励人们要多读书。
  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有一读书联是:
  爱书不厌如平壑;
  戒酒新严似筑堤。
  此联指出人只要认真读书,且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收获,自然就能够填平前进道路中的坑坑洼洼,顺利到达理想的彼岸。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有一可供读书人共勉的妙联: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就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此联是说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正因为真正读进书不容易,所以一旦学好、学通,就可以大有作为了,由读书进而悟出创业与守成的奥秘,其意义就更为深刻了。
  孙中山先生抱负远大,才华过人,尤喜读书,曾手书一联云: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一副对联,两用典故,足见作者学识渊博。上联写志向,伟人气魄;下联写读书,学者风范。充分体现了欲成大业必须勤奋读书的道理。
  毛泽东一生惜时如金,勤奋读书,因而获得了渊博的学问。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曾写过这样一联以自勉: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此联蕴涵哲理,不仅把读书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说得透彻明了,而且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态度。
   (编辑 仕居)
(作者:王顺才)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