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江湖,谁在江湖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09年

有位先生光顾我的博客,留下评点,自称“我乃一江湖之人”,这让我有些恍惚,有些惭愧,因为作为一个名词:江湖,我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实在有点贻笑于大方之家。记得以前见过一篇以“江湖”为题的随笔,现在想找来恶补,却怎么也找不到了,那就自己悟一悟,看能不能理出点头绪来。
  江湖与体制,显然是个对应的概念,或者说,江湖是与主流社会相疏离、相抗衡的隐性社会。在传统中国,儒家奔走的是朝廷庙堂,道家迷恋的是归隐山林,另一些人,则活动于专制社会的缝隙之间——江湖。这里的“另一些人”,我们姑且称之为“江湖之人”吧。《岳阳楼记》中有一句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中学生都能背得出的。范仲淹的这句话,透露了一个值得重视的信息,旧时的文人,既可居庙堂之高,亦能处江湖之远,总之,他们念念不忘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明了了这些,我们大体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印象:如果古代中国是一幅画,画中的山水楼台,是主流社会的话,那么,留白之处,便是江湖了。
  一般人往往从文学的角度看江湖,比如在我的心目中,江湖群落,是由江湖侠客、江湖好汉、江湖艺人、江湖郎中乃至江湖骗子共同构成的。应克复先生在论述“中国的文化基因”之时,旁及游民社会的江湖文化,读后颇能发人深省。他以社会学者的立场看江湖,“游民的社会成分大概有兵痞、恶棍、流氓、盗贼、乞丐等,他们是无固定职业、无固定经济收入与无固定生存空间的社会群体”。
  我们不必拘泥于江湖之人的社会角色或身份标签,也没有必要在这里对他们作价值判断,那是无关宏旨的,重要的是这个群体“无固定职业、无固定经济收入与无固定生存空间”。不妨挑一位古人出来辨析一下,比如屈原,他由三闾大夫而被放逐,他肯定不是“兵痞、恶棍、流氓、盗贼、乞丐”之流,但他确实“无固定职业、无固定经济收入与无固定生存空间”了,写《离骚》之时的屈原,应当说是货真价实的江湖之人了。
  不过从美学角度看,江湖说不定是很美的所在。宋代有个诗人叫李之仪,他有一首诗,写他的江湖生涯:
  几年无事在江湖,
  醉倒黄公旧酒垆。
  觉后不知新月上,
  满身花影倩人扶。
  李之仪的“江湖”,是醇酒美妇,是新月花影,是悠闲与潇洒,这样的江湖,谁不向往?只是这样的江湖,怕是靠银子作基础才能成立的,否则,浮家泛宅,风餐露宿,颠沛流离,佳人避之唯恐不及,哪来的兴趣扶你呀!在权力构建的世界里,李诗人写江湖,写得很唯美,然而,那终归是一种虚无。
  话说远了,回到现代。我们每天都能在电视里看到“江湖”上的爱恨情仇,观众心知肚明,那纯然是编造出来,或逗人乐,或赚人眼泪的。就现代社会而言,“江湖”这片留白,怕是微乎其微了。现代国家,通过户籍与身份证管理,网上随时都可以把一个人搜索出来,一个人想江湖,怕也难江湖起来的吧。以我为例,虽然退休了,自由度比较大,但我从体制内领取退休金,我仍然有固定经济收入与固定生存空间。我或许被边缘化了,但我十分清楚这个现实,除非为了煽情,我是不敢轻言“江湖”什么的。
  好了,我多少明白“江湖”是个什么东西了。至于,谁的江湖?谁在江湖?那是与我八竿子也不沾边的事情。
  (编辑思智)
(作者:程耀恺)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