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

  • A+
所属分类:思维与智慧2019年

在我生命最初的12年里,北方的一切都留下了融于我血肉的痕迹。生于北方,长于北方,北方的四合院,黄土地,苍茫的山和冷冽的风构成了我对生活的全部记忆。我浸染在华北特有的朴厚而古老的乡音里,养成了北方特有的豪放粗犷的性格。每天睁眼闭眼,便是黄土高坡;张口闭口,都是浓浓的乡音。偶尔有外地的亲友探望总会来一句:“这一看就是个北方娃子!”我很受用这类话,因为它们好像无意间便证明了我与这方土地的亲密与契合。我热爱这片土地,我身上的每一处印痕都彰显着这片北国的大地便是我的归属……
  斗转星移,时间定格在我12岁的那个夏天,18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举家迁到南国的土地。
  这是怎样一片与北方截然不同的土地啊!如果说北方像只手,粗糙而布着厚茧;那这江南便是温柔的眼,一年到头都浸润着温柔的雨。走在陌生的街巷,入耳的皆是细碎的吴侬软语,一座座桥一条条河,四通八连,泥土少见。开始,我水土不服,心也开始有“排异反应”。那些北方烙下的痕迹顽强地时隐时现,与现实抗拒。一个12岁的孩子,忽然面临陌生的环境,自然而生惶惑与逃避。
  我开始“负隅顽抗”。试图隔离南方的生活,更愿意抓住北方固留的痕迹,一遍遍回忆那熟悉而又远去的少年时光。我不改浓重的儿化音,换来的却是善意的提醒;我未曾去触摸南方的繁华,于是室友聊天时流露出的小资情调使我显得格格不入。夜阑人静,我一次次思索,这样的抵抗是否妥帖。为什么我在没有融进江南的同时,又在一点点失去北方的痕迹?
  我试图“妥协”。在朋友談起江南的韵味和历史时,我试着用心去倾听;在游赏精致的园林时,我试着去嗅闻江南的气息;我试着学两句软软的吴言侬语,我试着去欣赏这片我要长久生活的土地。就这样试着,慢慢地,我的生活我的生命渐渐丰富而厚重起来,我知道,这是南方留于我的痕迹。我同样惊喜地发现,南方朋友同样对北国充满了向往。于是碰撞交流,南方和北方两片美妙的土地,在我的生命里,渐渐开始交集与融合。
  在一道道痕迹里,我慢慢释然。对于南北,对于那些文化生活的差异,对于那些矛盾的情愫,我开始以平和包容的心态对待。
  我曾一度在归属感的空虚中挣扎,我曾一度紧拽着身上的痕迹生怕它跑掉。但如今我已看见了——我生命中的两片土地正并肩向我张开臂膀。无论我奔向哪一方,都是我的家。
  或许有一天,会有人问起我的家乡,问起我脚下的土地。我想我会自豪而满足地展开那些我生命中拥有的痕迹,因为那些,都是我经历和成长的象征……
  (编辑 思智)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