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楹联趣赏

神州多园林,园林多楹联。这里的“园林”,是代指可资游人观光旅游的名胜古迹、风光景点。古往今来,凡是人文景区,其中的亭台楼阁,大都悬挂有名家或非名家的联墨,这些精心撰写刻制的联墨无疑给景点平添了几分文化...
阅读全文

泥土的芬芳

自小在农村长大,听到长辈们从口中嚼出的许多鲜活、质朴、精彩的民谚俗语,像一串串紫晶晶、亮闪闪的桑葚,抑或萄萄,脍炙人口。现在回想起来,这些民谚俗语,是他们或祖辈们从生活中提炼而生的,蕴含着朴素的哲理,...
阅读全文

巧对戒酒

从前有所私塾,先生姓周,饱读诗书,很有才学,就是命运不济,运气不佳,屡试不第,只好靠教书为生。他对学生很严,书也教得认真,但有一个缺点老改不掉,就是常常借酒浇愁,喝一次醉一次。学生们对他又尊重又恼恨,...
阅读全文

“朋”与“友”

朋友”一词,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字眼,所谓“在家靠自己,出门靠朋友”,也是说明“朋友”的重要。人生在世,谁没有仨俩朋友,殷秀梅一曲“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更是把“朋友”一词推到了极致...
阅读全文

“一字师”集趣

文学是语言艺术,有时一字之改,往往有“点石成金”之妙。因此,古往今来,文坛上曾产生过不少“一字师”趣闻。   “数枝”与“一枝”   唐代后期,著名诗人郑欲谷、郑己、曹松、方干等诗友,常在一起切磋诗文...
阅读全文

比喻不同,结果不同

比喻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从小学开始,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便是仿写比喻句,用园丁比喻老师,用母亲比喻祖国,用花朵比喻少年……这些耳熟能详的比喻几乎填充进我们年幼时每一次的作文当中。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
阅读全文

寒食清明诗话

“寒食”和“清明”是我国两个传统节日。清明是在阳历4月5日前后,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或两天。古代诗歌中的寒食节,往往把清明包含在内。古人过寒食节要吃冷餐,不许生火做饭,称为“禁烟”。   这习俗传说源于...
阅读全文

蝉对话禅的理趣

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蝉的解释很科学很理性,没有一点点的引申。而蝉在中国,是一种由夏及秋的空间的声响,这种声响引出无数词人骚客的情趣哲思。中国人对蝉有着最独特的理解,已超出“虫”的概念。他们耳...
阅读全文

溜须与拍马

“溜须”一词源于宋朝名相寇准。寇准有一门生叫丁谓,一次二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一个饭粒。丁谓瞧见,忙上前将其从寇准的胡须上小心顺下,并将老师的胡须梳理整齐,极尽奴媚之相,旁人看了大打喷嚏,...
阅读全文

趣诗辣讽

我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曾导演了许多悲剧。清代设有拔贡一科,一位老秀才求取功名心切,屡试不中,不觉已至暮年。有一位应试怕主考官嫌自己两鬓斑白,须如银丝,难已选中,忍痛将满腮胡子拔光,结果仍未考中,不禁潸...
阅读全文